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武強提到,目前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的礦山不到全國礦山總數的3%,且以大中型礦山為主,但我國小型及以下礦山比例約占70%,綠色礦山建設任務艱巨。他建議,建立由政府、企業、公眾、社團等各方組成的社會監督體系,健全綠色礦山企業信息公開機制。
武強提到,礦業工程活動在為國家創造巨大財富同時,由于多種原因,也誘發了讓人十分痛心的嚴重礦山生態環境問題,如
“三廢”排放、地面變形、采掘導致含水層結構破壞而誘發礦山排(突)水、供水、生態環保三者之間矛盾、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
目前經企業自評、第三方評估、省級核查推薦,我國共有1200余家礦山企業被評選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庫,占全國礦山總數不到3%。
如何科學地破解人類為了生存發展而實施的開發利用工程活動與其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相互矛盾和沖突難題?武強認為,綠色礦山建設和綠色礦業發展是解決這對矛盾的一把
“金鑰匙”。
武強建議,加強綠色礦山建設的系統化思維。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的原則,進一步健全綠色礦業發展工作機制。綠色礦山建設在橫向上要多部門協同管理組織,或成立國務院(發改委)綠色礦山辦公室;在縱向上要進一步完善國家、省、市、縣四級聯創機制;探索綠色礦山建設合同管理,在礦業權新立、延續、轉讓等環節合同簽訂時落實好建設內容,分別明確新建礦山和持證生產礦山的綠色礦山建設要求。綠色礦山建設和綠色礦業發展要以系統化理念為指導,加強
“礦—農—城復合區“一體化規劃建設;構建由政府、企業、公眾、社團等各方組成的社會監督體系,健全綠色礦山企業信息公開機制。
武強提到,建議完善綠色礦山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綠色礦山評價指標不僅考慮礦區環境、資源開發方式、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科技創新與智能礦山、企業管理和企業形象等,而且應綜合評價礦山的生產安全、職業健康、資源回收和開發效益等指標。
完善激勵約束政策,推動礦業綠色低碳轉型。鼓勵礦山企業堅持創新驅動和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業自身建設綠色礦山的內生動力。完善綠色礦山建設法律性和規范性制度體系,完善綠色礦山名錄動態管理機制,構建第三方評估監管機制或綠色礦山認證制度,強化各方責任,保證建設質量。加快建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基金,做好市場化運作。鼓勵綠色礦山
“開發式”建設。(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