鈾資源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和能源礦產,被稱為“核電糧倉”;如“華龍一號”這樣的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按60年來計算,大概需要1萬噸鈾來做燃料保障。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核電正逐漸演變為保障電力系統安全和低碳清潔電能供給的基礎性能源,我國核電機組在建規模已達世界第一,因此,提高鈾資源自主保障能力意義重大。
包含首個超大型地浸砂巖鈾礦床在內的新時代十年我國鈾礦勘查成果7月21日發布。近年來,我國優質可采鈾資源大幅增長,預測資源總量超過280萬噸,確保了我國天然鈾穩定高效供應,將核工業“糧食”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國如何在新時代十年實現鈾礦找礦的歷史性突破?如何在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的背景下,持續保證“糧倉”充盈?
鈾,在哪兒?
鈾資源為什么重要?
鈾這種物質大家并不陌生,鈾235可用作原子彈的核裝料和核電站反應堆燃料;但你可能有所不知,其實鈾無處不在。
中核集團鈾礦首席專家李子穎:鈾在我們日常生活里面到處都有,只不過是含量不同而已,包括在我們人體里面都有,礦泉水里面也有,只不過含量非常低……
李子穎表示,在地球誕生之前,甚至在太陽誕生前,鈾就存在于宇宙中了;而只有在砂巖中的富集程度達到每噸100g、硬巖中的富集程度達到每噸500g,才能被稱作是可供利用的鈾礦。
李子穎:平常我們看到的石頭里邊可能也有鈾,也就是兩三個ppm,也就是說每噸里面有兩三克。我們講的礦呢,砂巖型鈾礦,就是說我們在發現的砂巖里面如果達到了100克/噸以上,我們就認為它富集到了夠稱得上礦的這么一個指標;當然還有熱液型鈾礦,熱液型鈾礦就是花崗巖、火山巖型鈾礦,要達到500克/噸。也就是說,基于目前現有的技術或工藝水平能夠被拿出來,而且是有一定經濟性的,我們才把它叫作礦藏。
李子穎介紹,之所以鈾礦被稱為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和能源礦產,不僅因為它如石油、煤炭一樣,是一種有限資源;還因為在“雙碳”目標下,我國核電裝機容量正在快速增加,對天然鈾的需求量猛增,因此,立足國內提高鈾資源自主保障能力意義重大。
李子穎:鈾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特殊資源,它是軍民兩用。核電站沒有鈾資源就發不了電,就像火電沒有煤發不了電一樣的道理。我們核電裝機容量是不斷快速增加,目前來講大概是56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在建的也是2200萬千瓦左右,核能行業協會預測到2035年甚至有可能要達到2億千瓦。一個百萬千瓦的核電站如果全壽期按60年來計算,大概需要1萬噸的鈾來做燃料保障,鈾資源可能就要達到15000噸,這是非常重大的一個需求。
預測總量超280萬噸
我國鈾礦找礦實現重大突破
全國鈾礦地質勘查高質量發展大會7月22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召開,新時代十年我國鈾礦勘查成果發布。中國核工業地質局局長陳軍利介紹,十年來,我國鈾礦找礦取得了歷史性突破,新探獲蒙其古爾超大型砂巖鈾礦床1個,特大型礦床5個;找礦效率大幅提升,僅用11%的工作量取得了新增資源量32%的成果,新增鈾礦資源中70%為優質可采資源;根據最新全國鈾礦資源潛力評價預測,我國鈾資源總量超過280萬噸,潛力巨大。
陳軍利:十年來,新增鈾礦資源量占68年來查明總量的1/3,優質可采資源大幅增長,推動了我國鈾礦勘查重心從南方硬巖向北方砂巖的重大戰略轉移,重塑了我國鈾礦勘查開發格局,夯實了國內鈾資源保障基礎,有效發揮平抑國際鈾價“壓艙石”的作用。構建了國內開發、海外開發、國際貿易、戰略儲備“四位一體”的天然鈾保障體系,筑牢了鈾資源安全自給保障的堅實防線。
李子穎表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離不開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比如,在新疆伊犁探獲的蒙其古爾超大型砂巖鈾礦床,可以利用地浸法進行開發,結合數字礦山技術,就可以實現千里之外一鍵采鈾、一屏掌控。什么叫地浸法呢?李子穎介紹,在砂巖中存在的鈾資源,可以直接在地下變成液體、抽取出來,從而免去將礦石開采出來再進行提取的過程,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顯著。
李子穎:因為它可以用地浸的方法來進行開采,也就是說通過鉆孔把地浸液注入地下的礦體,跟礦體里面的鈾發生反應,形成了含鈾的溶液,從另外一個孔就把它抽上來,有點類似于采石油。這樣的話,跟傳統的采礦方法相比,它就不用去打豎井、坑道,不用再把礦石挖上來、破碎,形成尾礦、礦渣等等。可以大大降低成本,經濟效益、環境效益是比較好的,對地表基本上沒有什么污染,可以降低工業利用的品位,原來可能是500個ppm現在100個ppm就可以了。
夯實國內鈾資源保障基礎
向沙漠高原和地球深部進軍
同時,隨著我國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持續推進,鈾礦找礦深度在持續提高。在廣東諸廣鈾礦大基地,探獲我國規模最大的熱液型鈾礦床,見礦深度超過1000米,提振我國鈾礦找礦向地球深部進軍的信心。李子穎介紹,這體現出我國“天-空-地-深”一體化勘查技術體系效能顯著提升,也更加考驗我國對成礦理論、模式的探索以及對科學技術的突破。
李子穎:比較早的時候,比較快的方法就是用放射性的方法,哪個地方高,這個地方可能就有礦。在本世紀初,大部分可能在500米左右,那么現在可能就達到1000米,在地表就沒有任何放射性信息,我們要有新的成礦理論或模式,根據這個地方的地質構造的背景和條件符不符合這個模式,鎖定一個局部的有成礦遠景的地區。隨著深度的增加,不光是成本要增加,難度也要增加,更需要科技的創新、進步和技術的突破。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能源和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保障工作,黨的二十大將能源安全作為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提出“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國家原子能機構秘書長鄧戈表示,要加快提升國內天然鈾產能,夯實國內鈾資源保障基礎,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自立自強水平。
鄧戈:國防科工局正會同財政部推動“鈾礦找礦突破行動”,要積極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將持續擴大國內鈾資源規模、滿足國內鈾資源需求置于產業發展的首要位置。加快推進“天-空-地-深”鈾礦勘查技術體系的迭代升級,打造進軍沙漠高原和地球深部的能力。加大基礎前沿研究,打造開放創新的核心競爭力,持續發揮國內資源在天然鈾保障供應體系中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作用。(中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