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戰略性礦產國內找礦行動綱要,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會同有關方面研究編制戰略性礦產國內找礦行動“十四五”實施方案,旨在通過科學謀劃實施找礦行動,強化基礎地質工作,優化找礦布局,突出緊缺戰略性礦產,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大勘查特別是精查力度,全面推進綠色勘查,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充分發揮各類市場主體作用,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不斷增強國家能源和戰略性礦產資源保障能力。
一、四區是哪四區?
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將突出我國緊缺和大宗戰略性礦產,以重要含油氣盆地和重點成礦區帶為重點,根據地質工作程度區分為四種類型的區域,即基礎調查區、重點調查區、重點勘查區和重要礦山深部,分類施策,實施勘查找礦,推動增儲上產。
基礎調查區是指在重要盆地和重點成礦區帶中工作程度較低,有一定資源前景,尚未開展或較早開展過基礎地質調查的區域,通過區域地質調查、礦產地質調查和有關技術方法應用,提高調查程度,提升地質認識水平,提交找礦遠景區、找礦靶區和油氣有利區。
重點調查區是指基礎地質調查、礦產地質調查確定的戰略性礦產資源成礦有利區域,區內已有礦床、礦(化)點、蝕變和物化探異常等信息反映有較大找礦潛力,通過開展必要的物化探和鉆探驗證,提交探礦權出讓區塊建議。
重點勘查區是指資源潛力大的已設探礦權集中區,通過加大勘查力度,有望實現找礦新突破,提交一批資源量,對油氣來說要探明地質儲量。
重要礦山深部是指深部具有較好資源潛力的已設采礦權區,通過攻深找盲,新增資源儲量要達到大、中型礦床規模,穩定和擴大礦山產能,也是增儲上產的主要“區”。
二、四區與大型資源基地什么關系?
顯然,上述四區是按照工作程度來區分的,也是基本符合當前國內地質找礦與資源勘查的實際情況的。但是,找礦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的復雜工程,甚至還包括各種各樣的偶然性,而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最終目的是資源保障和國家能源資源安全,也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大型資源基地”,二是“區塊出讓”。顯然,只有大型資源基地才能保障產業鏈的穩定、保障礦業的可持續發展、保障國家能源資源的安全。“區塊出讓”的目的,在于“商業跟進”,在于“活躍礦業權市場”,也在于為地方政府增加財政收入。自然,在出讓的礦業權區塊內,有沒有礦、有什么礦、礦的質量和規模怎樣,則存在極大的風險性,需要通過“科技引領”來“快速突破”。2019年10月28日,新疆阿克陶縣的穆呼錳礦和和田縣的大紅柳灘鋰鈹多金屬礦床兩個區塊招標出讓,中標總價28億元。經過3年來的勘探,大紅柳灘的資源儲量得以有效控制,而穆呼錳礦(瑪爾坎蘇錳礦)的規模不及當初的1/10,而且入選品位低于一般工業要求。也就是說,出讓的區塊與“大型資源基地”之間并不存在一一對應關系,50%的成功率已經非常了不得了。但無論如何,短期關心的是區塊出讓得到的“現金收益”,對于大型資源基地的建設、對于國家能源資源的安全保障,則不那么直接了。因此,新一輪的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要以“大型資源基地”為國家目標,不能滿足于“區塊出讓”。
三、四區相互之間是否存在內在的聯系?
基礎調查區、重點調查區、重點勘查區和重要礦山深部,表面上看,似乎是4個不同的區塊,空間上不重疊,進行國土空間規劃時一般也是分別設置的。實際上,這四區是按照工作程度來區分的,并不取決于有沒有礦或者有什么礦,即不是根據“成礦條件”來區分的。這就給中國地質調查局提出的“大會戰”帶來了部署上的困難。從地質條件和成礦規律的角度分析,結合以往的找礦與勘探經驗,基礎調查區也不排除新發現大型資源基地的可能性(如四川的甲基卡鋰礦在2013-2014年間取得找礦突破時,連1∶5萬的區調、礦調工作都沒有覆蓋),重點調查區、重點勘查區及重要礦山深部也可能一無所獲。因此,大會戰部署是“農村包圍城市”還是先攻打“中心城市”,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此外,四區強調的是空間規劃,四區與礦種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所必需、對外依存度過高的礦種之間是什么關系,并不十分明確。盡管在戰略性礦產國內找礦行動“十四五”實施方案中有專門的敘述,但實際操作中還是矛盾重重。比如,鉛鋅礦并沒有被列入“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關鍵礦種中,但實際上,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鉛鋅采冶煉加工產業、產能,并大量進口礦石原材料,在某種程度上鉛鋅也是對全球有色金屬產業鏈安全產生制約力的關鍵金屬。同時,從鉛鋅礦礦石中回收鍺、銦等關鍵稀散金屬,中國是具有話語權的。但由于鉛鋅礦不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礦種目錄中,中國約5000處鉛鋅礦礦產地就不容易進入四區,需要變換花樣,甚至連遼寧青城子鉛鋅礦這樣的找礦前景看好的“危機礦山”也未能列入。其實,從中國礦產資源普遍共伴生的成礦規律及礦床成礦系列理論等角度出發,青城子礦集區、云南金頂礦集區、云南與貴州交界處的會澤礦集區乃至于新疆的火燒云礦集區,都是以鉛鋅為主但明顯可以帶動其他關鍵金屬取得找礦突破的、適合于“大會戰”的產業基地,也會帶動周邊地區銅、金等緊缺礦產的找礦行動。
四、四區與區域經濟發展有關系嗎?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顯然,在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的過程中,大型礦產資源基地是可以在“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比如,南疆區域經濟發展,離不開礦產資源,除了已經圍繞塔里木盆地建成的輪南等油氣能源基地之外,以火燒云為主的有色金屬資源基地,以大紅柳灘為主的稀有金屬資源基地,也是當前最為現實的可轉化為產業基地、產能基地的資源基地,只要科學地制定“國土空間體系”,完全可以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助于南疆也成為礦業的“核心區”“樞紐地帶”,而不再是“邊遠地帶”。
區塊出讓是調查評價成果的階段性目標,產能產業基地才是找礦突破的戰略目標。由于危機礦山的找礦突破是需要企業出資的,國家財政往往因為其他原因需要“回避”,導致危機礦山的找礦突破缺乏“基礎性”“公益性”工作的支撐與指導(如遼寧的青城子鉛鋅礦),而“基礎性”“公益性”調查取得的成果,往往難以很快形成產業基地(如西藏西北部的銅礦)。這在國家層面上是不利于保障能源資源安全的,也不利于產業基地的可持續發展。比如,湖南的衡陽盆地,以水口山鉛鋅礦為核心,形成了集鉛鋅與鎢、錫、銅、鈾、重金屬及鹽類礦產于一“盆”的“大型資源基地”,也是湖南最重要的有色金屬產能基地、產業基地、產業鏈基地。盡管在20世紀就完成了衡陽盆地的基礎性、公益性區域地質調查和礦產調查,但新的發現、新的問題,尤其是深部找礦的問題不斷涌現,“柏坊式銅鈾礦”的成因機制問題一直懸而未決,找礦前景不明,迫切需要通過“政府主導”等方式來協調各方工作部署,通過“先找礦,再填圖”等途徑來解決采礦權范圍之外的資源潛力問題,通過“科技創新”來探明采礦權范圍內的資源儲量,既解決礦山的燃眉之急,也實現“增儲上產”的目標。(中國礦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