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隊運用自主創立的“焦家式”金礦成礦模式和找礦理論,改寫了以往教科書上“大斷裂帶只導礦不儲礦”的金科玉律,先后發現14處特大型金礦
憑借“階梯式成礦模式”,六隊先后在寺莊礦區、焦家深部礦區、朱郭李家礦區、紗嶺礦區和前陳礦區,累計探明黃金儲量731.83噸。膠東地區因此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大金礦集區
漏失地層封堵、金剛石鉆頭壽命低等一個個深孔技術難題相繼突破,小口徑鉆探超深、超徑、超斜等多項紀錄不斷刷新,率先在國內利用大數據、高精物探等新技術創新方法……六隊“向地球深部進軍”的號角嘹亮
危峰聳峙巖開裂,踏遍群山始見金。
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下稱六隊)成立64年來,累計探獲黃金儲量2810余噸,是全國找金最多的地質隊,為國家能源資源安全作出突出貢獻。1992年,六隊被國務院授予“功勛卓著無私奉獻的英雄地質隊”榮譽稱號。
六隊在實踐中探索的“焦家式”金礦成礦模式和找礦理論,打破了以往教科書上“大斷裂帶只導礦不儲礦”的金科玉律,豐富了世界金礦類型和成礦理論,在國際地學界產生重大深遠影響。
鉆之彌深,收之彌豐。六隊率先突破“東部攻深找盲”,攻克深孔鉆探“卡脖子”技術難題,創新提出“階梯式”成礦模式,為膠東乃至全國深部找礦明確了方向。
每一次探礦突破都源于自主創新,每一條尋金之路都踩出自己的腳印。記者近日走進六隊,探訪他們獨立自主、接續奮斗的故事。
改寫傳統成礦理論
在實踐中求真知,在探索中謀創新。老一輩六隊人不拘泥于經典找金理論,一次次試錯后在大斷裂帶中發現了新線索。
“與山丘為伴,以荒野為家。”野外尋金找礦的場景,第一代六隊隊員、86歲的劉振明回想起來依舊歷歷在目。
“作為重要戰略物資,黃金在國防工業、航空航天、電子儀表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新中國成立后,百業待興,國家對黃金的需求日益凸顯,六隊應運而生。”劉振明回憶道。
1965年冬,寒風凜冽、積雪盈尺。帶著地質錘、放大鏡和羅盤這地質工作的“三件寶”,六隊一行八人登上山東省萊州市的三山島進行常規地質踏勘。
三山島向北突入渤海,只在退潮時有海灘與陸地相連。隊員們踩著冰冷的海水和泥沙,僅憑人力便把數十噸重的鉆探設備和生活物資運上海島。
11天,105件巖樣。在高效的采樣過程中,隊員們發現:這是一個與玲瓏石英脈型金礦有根本區別的破碎帶蝕變巖型金礦,最終探明了一處儲量60余噸的蝕變巖型特大金礦。
與此同時,三山島向東20公里的焦家村也傳出新動向——2、3月份,焦家村麥地附近小麥開始返青,但有人注意到,有一片帶狀的小麥體型更高、顏色更濃。
“這可能是因為斷裂帶下含水較多、礦物質更豐富。勘探人員據此推斷,這一片長勢較好的小麥下方便是儲金的斷裂帶。”六隊高級工程師姜洪利告訴記者。
六隊隊員趁勢而上,每隔100米挖一個探槽取樣。一個比三山島金礦規模更大的蝕變巖型金礦——焦家金礦,逐漸顯露在世人面前。
1977年,六隊地質綜合研究組完成《山東焦家式破碎帶蝕變巖型金礦地質特征》的科研報告。在同年召開的全國第二次金礦地質會議上,“焦家式”金礦作為一種新類型被正式命名確立,改寫了以往教科書上“大斷裂帶只導礦不儲礦”的金科玉律。
六隊總工程師周明嶺解釋說:“傳統的成礦理論認為大斷裂帶是礦液運移的通道,而不是礦體賦存的空間。”
受傳統成礦理論束縛,六隊建隊初期只在含金石英脈型金礦里打轉,從未敢越雷池一步。但“焦家式”金礦的發現像平地春雷,撥開了長期籠罩勘探工作的理論霧霾,打開了金礦勘查的新大門。
“地質勘查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只有不斷豐富找礦理論,才能實現突破。”周明嶺說。
1985年,六隊在實踐中總結創立的《焦家式新類型金礦的發現及其突出的找礦效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運用“焦家式”金礦成礦模式和找礦理論,六隊先后發現14處特大型金礦。
此外,全國有100多個地質隊到六隊參觀學習,“焦家式”金礦成礦模式和找礦理論相繼在廣西、廣東、河南、內蒙古等十幾個省區開花結果。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10多個國家的著名金礦地質專家前來考察學習、學術交流。
率先突破“東部攻深找盲”
驅車沿著蜿蜒山路顛簸向上,路旁伸展的樹枝不斷拍打車窗。在山東棲霞城西的一處果園內,記者看到一頂潮濕矮小的綠色帳篷、一堆放在角落的鋼材管道,另有一座近20米高的鉆探機臺正發出陣陣轟鳴。
自由鉗固定,地質錘敲擊,四名鉆探工人陸續從鉆桿內取出一截截巖心樣本。鉆機機長趙奪勝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看不見的地下,鉆頭已抵達地下千余米處探取巖心。如今,打一個上千米的深孔已是家常便飯。”
世紀之交,國內地表礦和淺部礦基本開發完畢。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對礦產資源需求進一步加大。為緩解資源瓶頸壓力、保障礦產資源安全,2006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提出“東部攻深找盲”。
在“東部攻深找盲”的號令發出前,六隊已經吹響“向地球深部進軍”的號角。
“最初的焦家金礦只開采到500米,隨著技術和理論的創新,要向地下千米發起挑戰。”姜洪利說。
2005年,九臺鉆機在山東萊州的寺莊金礦連續不間斷打孔鉆探。由于鉆孔質量特別好,每打出一個鉆孔,現場就自發響起雷鳴般掌聲。在這里,六隊探獲一處52噸特大型金礦。
寺莊金礦的發現,讓六隊率先在全國實現“東部攻深找盲”的突破。隨后,在焦家深部礦區、朱郭李家礦區的勘探中,六隊逐漸摸索總結出“階梯式成礦模式”。
“金礦沿斷裂傾角的平緩部位和陡、緩轉折部位富集,構成階梯式分布型式,這個發現為膠東乃至全國深部找礦提供了理論遵循、明確了發力方向。”六隊安全總監鮑中義說。
據此成礦特點,六隊又先后探獲紗嶺礦區和前陳礦區。而這條礦脈上盛開的“五朵金花”——寺莊礦區、焦家深部礦區、朱郭李家礦區、紗嶺礦區和前陳礦區,累計探明黃金儲量731.83噸。膠東地區因此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大金礦集區。
“每一次理論創新都會引發新一輪的找礦熱潮,每一次技術革新都會向地下深處繼續挺進。”六隊黨委書記、大隊長丁正江說。
六隊深部找礦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力證之一,是“一美元退礦權”的故事。據了解,六隊曾把膠東地區的黑山探礦權,轉讓給澳大利亞一家知名勘探公司。在經歷掃面、化探等勘查工作后,該公司沒有任何發現。2007年,他們不得已以1美元的價格轉讓回來。而精于創新、腳踏實地的六隊人,憑借過人的找礦本領,在該礦區深部探獲一座20余噸的大型金礦。
近年,六隊在深部勘查、鉆探技術等方面持續科技攻關并取得豐碩成果。通過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國內高校與科研院所,六隊搭建多個工程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圍繞制約深部勘查開采問題聯合研發攻關。
漏失地層封堵、金剛石鉆頭壽命低、卡鉆……一個個深孔技術難題相繼突破;小口徑鉆探超深、超徑、超斜……多項紀錄不斷刷新;大數據、高精物探、三維地質建模……率先在國內利用新技術創新探礦方法,提高找礦效率。
2022年以來,六隊深部找礦捷報頻傳。2月,“山東省招遠市水旺莊礦區金礦勘探”項目入選中國地質學會2021年度十大地質找礦成果,標志著我國第三條千噸級控礦斷裂帶——招平斷裂帶誕生。6月,六隊在大尹格莊金礦鉆探出3120.35米的最終深度,這是他們三年內第三次刷新全國小口徑鉆探同類型鉆孔鉆進效率紀錄。
“這是國家交付的責任”
“背起我們的行裝,攀上了層層的山峰,我們懷著無限的希望,為祖國尋找出富饒的礦藏……”這首《勘探隊員之歌》依舊嘹亮。
近年,六隊走出大本營膠東地區,來到中西部為國找礦,助力當地礦產勘查邁上新臺階。
內蒙古284礦區見證了六隊如何“化腐朽為神奇”。2019年9月,上海某公司在內蒙古284礦區遲遲勘探不到任何金礦資源,在礦權臨近注銷之際,六隊臨危受命,僅用短短三個月即完成勘探工作,并提交詳查報告,申請礦權延期。
隨后一年,為了最大程度探明礦區金資源儲量,六隊不斷在礦區外圍和深部進行勘探。
“用于檢測的巖心幾乎堆滿了礦區,巖心長度加在一起有4萬多米,最終在此探明一處中型金礦。”六隊地質勘查處工程師馬順溪說。
從尋金國內到揚帆海外,六隊加快“走出去”步伐,勇擔國家賦予的使命和責任,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找礦突破。
高寒、缺氧、荒無人煙,在塔吉克斯坦的上庫馬爾克礦區,在海拔近4000米的帕米爾高原上,六隊那面“英雄地質隊”的旗幟高高飄揚。
2011年,作為項目負責人,六隊高級工程師徐忠華帶領團隊來到塔吉克斯坦的上庫馬爾克金礦。
這里常年氣溫極低,每年10月便大雪封山,加之永久凍土層的影響,用于檢測的巖心大都破碎不堪。團隊耗費2年心血,僅找到零星金礦,項目隨時面臨失敗風險。
“這是國家交付的責任,我們要盡全力高質量完成。”懷著這樣的信念,團隊與外方地質專家共同研究,通過細致的巖心對比發現了礦脈斜向分布的新特點。
一場精彩的“絕地反擊”就此上演。打鉆孔、挖坑道、勤檢測……按照設計要求,六隊提前完成任務。截至2015年底,六隊承擔的區段完成鉆探31711米,完工鉆孔103個,見礦率超過90%,初步提交各類資源量28噸,挽救了項目前期投資。
“我們僅用鉆探便推翻了以坑道圈定的礦體,探索出緩傾斜礦體找礦思路,打破了對原有礦床成礦理論的認識,成果經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徐忠華說。
起家于招遠,活躍于膠東,服務于全國,放眼于世界。在國內,六隊的足跡已經抵達內蒙古、青海、新疆等20多個省區,在海外,澳大利亞、蘇丹、塔吉克斯坦等10余個國家地區的地質勘查現場也都留下六隊人跋山涉水、辛勤工作的身影。
從2006年到2020年,六隊探礦工程處主任王金平輾轉西北各省區,一年至少有八九個月都在外地,曾目睹過泥石流、沙塵暴,也曾穿越過灘涂沼澤、大漠戈壁。
在滿是高山、戈壁的西部地區,很多地質隊一籌莫展。王金平與團隊卻能針對戈壁灘、砂礫石等特殊地層,利用跟管鉆進方法,突破鉆進效率低的難點。
像王金平一樣常年在外工作的人,在六隊不勝枚舉。“90后”小伙李寬,從蒙古高原的低山丘陵奮戰到青藏高原的絕壁山谷;六隊青年技術骨干張朋如今仍在蘇丹的努比亞沙漠邊緣,為金礦勘查付出心血……
丁正江說,2022年是六隊被國務院授予“功勛卓著無私奉獻的英雄地質隊”榮譽稱號30周年。放眼未來,六隊將發揚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放眼全球的開拓精神,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發揮更大作用,奮力書寫“英雄地質隊”新篇章。(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張志龍 王陽 高天)